在杭德市域铁路二标段的施工现场,两台3米搅拌头分别安装在卡特320型和日立260型挖掘机上,正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固化作业。这片区域原本分布着大量稻田和洼地,土壤含水量高达40%以上,承载力极低,普通施工设备根本无法进入。传统的换填法不仅工期长、成本高,还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。而采用这种新型软土原位固化系统,只需3-4天就能让地基达到工程车辆的通行标准,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,两台挖掘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搅拌作业。卡特320型挖掘机配备的搅拌头深入地下2米,将特制的固化剂与软土充分混合。操作师傅介绍说:"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就地取材,不需要外运土方。我们按照设计配比添加固化剂,经过72小时化学反应后,地基承载力能从原来的30kPa提升到80kPa以上。"
技术负责人详细解释了施工原理:"我们采用的是硅酸盐类固化剂,主要成分是水泥、粉煤灰和专用添加剂。当这些材料与软土混合后,会发生水解水化反应,形成胶凝物质填充土体孔隙,同时离子交换作用会改变黏土矿物的性质。"现场检测数据显示,经过固化处理的地基,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提高3-5倍,完全满足重型设备进场的要求。
与传统方法相比,这项技术具有显著优势。首先是工期缩短,原本需要1-2个月的换填作业,现在仅需一周即可完成;其次是成本降低,节省了土方运输和处置费用;最重要的是环保效益,避免了大规模开挖对周边农田生态的影响。杭德市域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,像这样的软土地段还有十多处,采用原位固化技术节省了至少两个月的工期。
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,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据悉,杭德市域铁路项目还将在其他标段推广使用该工艺。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向复杂地质区域延伸,软土原位固化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面临的难题,更体现了工程建设向绿色、高效方向发展的趋势。